新闻详情

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

 二维码 370
发表时间:2019-12-02 12:47作者:社会价值投资联盟

引发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的,是曾经饱受争议的两本书。《寂静的春天》(1962)由美国科普女作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撰写,讲述了人类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而导致的生态破坏。《增长的极限》(1972)由系统学大师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等合著,从人口膨胀、农业发展、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等方面,讲述了高增长、高消费模式为人类和自然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向哪而去?几千年里,人类带着“哲学的终极三问”一直在匆匆前行。而在《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触动下,人类开始进行了超越时空的思考。纵使无法认清我们是谁,很难说清从何而来,我们终于弄清了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中,人类族群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忽略的社会问题,会化为动荡不安;我们打破的生态平衡,会导致资源枯竭。实质上,可持续发展并不在于今天世界能否继续发展,而是关乎到未来人类如何生存下去。

(一)可持续发展议题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向联合国递交了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要素:即“需要”和“限制”。“需要”是指对当代人的基本需要应予优先考虑,“限制”是指对可能危及未来的过度需求应予限制。

为在“需要”和“限制”间维系平衡,可持续发展需要三大支柱,即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指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的发展;社会包容指资源在当代人群之间、以及代际人群之间的公平合理分配;生态保护是不超越生态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为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发展,可持续发展须遵循几项基本原则:即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需求性原则。所谓持续性原则,指资源和生态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性原则,即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包括代际相传的纵向公平性和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共同性原则,即促进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需求性原则,指立足于人的需求和发展,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

(二)联合国中枢作用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旅程中,作为一个由193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发挥了中枢作用。

1972年6月,113个国家代表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80年3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组织发起,多国政府官员和科学家参与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初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强调“人类利用对生物圈的管理,使得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又能保持其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能力”。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主席、挪威前首相布伦兰特夫人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6月,178个国家代表(含103名元首)赴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等多项文件。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即“京都协定”)。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其碳排放量占全球的61%还多。2012年,在第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本定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协定被延长到2020年。

2000年9月,191个国家代表参加了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了《2000-2015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包括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和全球合作促进发展等目标。

2002年8月,191个国家代表(含104名元首)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宣言》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承诺将世界建成一个以人为本、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

201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发起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提出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正式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成果文件。

2015年9月25日,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召开,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无贫困、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减少不平等、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17项目标、169项子目标和300多项指标。作为千年发展目标的延续,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使全球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5年12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巴黎气候协定》,主要目标是:1)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内;2)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并以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抗御力和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3)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巴黎气候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将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到2017年11月,除美国之外的全球所有国家均已签署或表示接受《巴黎气候协定》。2018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如期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

在《2015-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四年后,联合国意识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改变资本流向,促进可持续发展金融。2019年9月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期间,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发布了《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融资路线图》(下称“路线图”),提出了1大目标、3项计划、6大领域和15项倡议,成为以可持续发展金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指南。

联合国倡议可持续发展脉络图

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就是引导资金从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转向激励经济-社会-环境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计量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评估工具。社会价值投资联盟(简称“社投盟”)牵头研发的“3A模型”,是引导市场主体创造可持续发展价值、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量化评估工具。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价值”?社投盟在《发现中国“义利99”-A股上市公司社会价值评估报告(2017)》提出,可持续发展价值即义利并举,又称社会价值或综合价值,指组织为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美好未来(目标|驱动力AIM),通过创新的生产技术、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式(方式|创新力APPROACH),所实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贡献(效益|转化力ACTION)。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定义构成了“3A模型”的内核逻辑。换言之,“3A模型”对上市公司的目标、方式和效益进行了穿透式评估,以揭示上市公司究竟为何而存续、怎样可持续以及对可持续发展三大领域创造了哪些价值。

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社投盟在三年时间里完成了从建模到回测、从发布报告到因子分析、从发布评级到指数上线、从开放数据库到开发基金产品的历程。在博时基金、中证指数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众多资产委托方的大力支持下,推出全球首只可持续发展指数挂钩的ETF产品——博时中证可持续发展100ETF。量化评估可持续发展价值,才能真正破解全球性三大障碍,从而构建起通用语言、重塑商业逻辑并变革金融市场,最终调动起市场主体的力量,通过资源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