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承载米川村希望的摩托车……

 二维码 217
发表时间:2019-04-14 01:49作者:张羽漫、汪亦兵、葛继延来源: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导读: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返乡创业者越来越多,甘肃省的陈威光就是其中一员。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他放弃了电商公司合伙人的工作,回到家乡。而后在友成和沃尔玛的“全国零售训练营”电商扶贫带头人项目的帮助下,他不仅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还带动了村里十多个贫困户走进电商行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小目标。



米川村到西峰市的路,陈威光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2个小时,驮着村民们需要寄出或接收到的快递。专科学历的他,原先却有着陕西省一家电商公司合伙人的工作,闲适而稳定。如今,陈威光选择放弃原先经营的一切,回到甘肃老家,靠着自己的这台摩托车,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里驰骋,干着“快递小哥”的营生,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2018年4月份,为了照料疾病缠身的母亲,陈威光终于下定了决心,放弃合伙人的身份返乡。昼夜不分的伺候在母亲床前,刚刚减轻了一些多年在外打拼对老人家的亏欠,不久日渐见底的积蓄又让陈威光的家人开始有些捉襟见肘。


母亲多次住院治疗费用、孩子上学的费用和家庭日常开支……尽管为了贴补家用,妻子也尽力去在照顾家里和在餐饮店打工之间平衡,但她微薄的收入依旧杯水车薪。


看着妻子忙里忙外劳碌的身影,陈威光自责极了,既然自己选择放弃了在外的高薪工作,留下来照顾家人,那就不能让家人过得如此窘迫。一家之主应有的担当使得陈威光必然要继续挑起家庭生计的担子。


可接下来难题又摆在眼前,乡村就业机会少,致富项目少,去哪能找到适合他又有发展前景的机会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产业情况,陈威光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骑着它穿梭于村落、乡镇,寻找着那个可以让他眼前一亮的机会。



在一次与村里长辈的闲聊中,陈威光了解到,由于当地的交通、销售一系列基础配套不健全,米川村种植的香瓜、苹果、大枣等土特产大多被种植农户拉倒集市上以很低的价格卖出,遇到滞销时甚至会烂在地里。9年的电子商务经验让陈威光敏锐地觉察到了商机,城里稀缺高价售卖的农产品,在这里竟然就被白白浪费掉,于是当即他便做出了决定,他要用电商将家乡的特产卖出去,用互联网为这些好产品助力加持。


陈威光再次跨上自己的摩托车跑完东村跑西村,寻找着一款能够打开局面的产品。不久之后,陈威光的第一次尝试就上线了,他将家乡的大枣做成了一款众筹产品并发起了众筹。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不懈的努力,陈威光最终完成了筹款目标,虽然最终产品认筹量只有5020元,离陈威光的预期还是不小的差距,但这次的众筹帮助到了村里8名贫困户,也让他有了些许安慰。



“贫困户种的大枣卖进了大城市!”这个消息爆炸式地在村里传开,陈威光一瞬间成了乡亲们争相传颂的大能人,找他卖自家大枣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但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


还都停留在传统售卖方式的村民,只接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让陈威光前期投入的成本增高很多,多数村民不接受陈威光对他们的大枣进行分拣,“要收购就全收购”,又进一步增加了陈威光的风险。


如何让村民理解电商的销售模式,降低自己前期投入成本?如何让村民们放心的把自家产品交给他?又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卖上好价钱?单单依靠众筹肯定不是长远之计,那么怎么打开销售局面?这些问题盘旋在陈威光的脑海里,他跨着自己的那辆摩托车奔波在路上,似乎是在寻找着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契机。



庆阳县里即将要办电商培训,陈威光听闻消息后立刻报了名。友成和沃尔玛的“全国零售训练营”电商扶贫带头人项目这次带来了7天的线下培训,不仅让陈威光学习了电商知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着手点,友成MOOC的线上的课程更是可以让他用手机反复学习一些重点知识。


在为期3个月的孵化期里,培训老师更是手把手地将产品包装、品牌打造、自媒体渠道打造、产品营销设计等等教给了陈威光,这让他极其受用。


陈威光学习到互联网销售模式中平台、渠道、方式的多样性,了解到电商不仅是通过平台销售的一个过程,更是各个产品产业链衍生的综合性大平台,要利用各种平台作为化解僵局的突破口。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陈威光开通了抖音,快手,企鹅号等自媒体账号,用于宣传米川村的产品。



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陈威光更是组织了13户贫困户,以蔬菜大棚为基点,多产业融合,以种植香瓜、黄豆、南瓜等特产为主体。统一绿色生态化种植,统一品牌,统一运营,实行产销一体化,提升米川村农特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增收。陈威光仿佛看到了米川村的绿色生态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的情景。



一个在家照顾母亲的决定,一次农产品众筹的尝试,一场电商扶贫培训……每一个选择都推着陈威光进行改变,去创造无限可能,陈威光更是将这无限可能带给更多周围的人。母亲的微笑、妻子的守望还有村民的感谢,陈威光觉得这些就足以让他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陈威光又跨上他的那辆摩托车,或是收发快递、或是收购村民的产品,或是代买代卖,每天奔波在米川村到西峰市的路上,不一样的是他内心有了坚定的方向,摩托车后背箱上承载着的是这个村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