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全球可持续周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

 二维码 1
发表时间:2024-11-18 17:47

图片

图片

本周看点

  国内快讯  

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 6500 万亩

02 工信部首次召开低空领导小组会议:培育更多低空产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03 国家能源局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交易行为

04 神十八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05 国内首颗商业双碳卫星发射成功

06 全国法定节假日将增加 2 天,有望促进假期消费热情释放

07 我国在光子产业取得显著进展,硅光子技术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08 广州市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地图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发布

09 2024 低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大湾区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圈,竞逐万亿产业赛道

10 四川发布行动方案:支持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国际快讯

01 COP29 在阿塞拜疆开幕

02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创历史新高

03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与近 20 年最严重气象灾难存在关联

04 世界首颗木壳人造卫星升空

05 日本将向半导体和 AI 行业“输血”650 亿美元

06 沙特新碳交易平台在 COP29 亮相,为全球气候项目融资拓展新路径

07 阿联酋未来六年投资 544 亿美元脱碳,积极开发光伏等清洁能源

08 阿联酋能源巨头推动化工综合体项目,投入 20 亿美元建基础设施

09 测定仪出现故障,日本女川核电站发电计划延期

10 南部非洲国家努力应对严重干旱













第 258 期 2024.10.31-2024.11.13

正文共 6123 字,预计阅读时间 19 分钟


国内快讯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 6500 万亩


11月5日,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53% 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 6500 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


报告介绍,持续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一批重点工程,科学保护沙化土地 5.38 亿亩,有效治理沙化土地 1.18 亿亩,“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 12.41% 提高到 13.84%,61% 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向西移动 300 公里。近 10 年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


资讯来源:新华社

图片

工信部首次召开低空领导小组会议:培育更多低空产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1月5日,工信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发展低空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化典范。要抓好顶层谋划,谋篇布局低空装备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要抓好重点企业,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低空产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抓好重点产品,大力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低空产业体系。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国家能源局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交易行为


11月1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交易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提出,各经营主体要进一步规范市场报价行为,综合考虑机组固定成本、燃料成本、能源供需等客观情况合规报价,推动交易价格真实准确反映电力商品价值。发电侧、售电侧相关经营主体之间不得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在中长期双边协商交易外统一约定交易价格、电量等申报要素实现特定交易。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神十八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0 时 34 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 名航天员在轨驻留 192 天,期间进行了 2 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先后开展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资讯来源:新华社

图片

国内首颗商业双碳卫星发射成功


11月11日,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试验二十六号 A、B、C星,吉林一号高分 05B 星、平台 02A03 星,云遥一号 31 星~36 星,西光壹号 04 星、05 星,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天雁 24 星共 15 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 5 次飞行,也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进一步拓展并成功验证了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多星发射及分离技术领域的实力,后续可提供单次超过 50 颗星的应用发射能力。为适应卫星对更大包络空间的需求,卫星整流罩直径也从以往的 2.65 米拓展到 3.35 米,显著提升了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发射的 15 颗卫星中 ,“西光壹号”系列卫星的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首颗高分辨率点源甲烷监测商业卫星开始“服役”(西光壹号05星又名“天仙配号”,是安徽安庆首颗定制卫星)。


资讯来源:光明网

图片

全国法定节假日将增加 2 天,有望促进假期消费热情释放


11月12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公布 2025 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其中春节 4 天(除夕至初三),通过调休放假至少 8 天,较原来增加 1 天;劳动节 2 天(5月1日、2日),调休放假 5 天,较原来少调休 1 天。


消息公布后,携程平台上 2025 年春节期间的机票搜索量增长 1.7 倍,除夕当天的机票搜索量增长 2.5 倍。从当前预订情况看,除夕当天,北京、上海、中国香港、深圳、广州、苏州、杭州等地用户预订机票数量较高。还有一些人提前请了2月5日至8日4天的假,获得 13 天的超长假期。携程研究院分析师王亚磊表示,国庆和春节的 8 天长假将有助于释放假期旅游热情,并便于旅客从容选择错峰出行,缓解假期集中出游压力。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我国在光子产业取得显著进展,硅光子技术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11月3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创星等联合发布的《光子技术前沿蓝皮书》显示,在 2014 年- 2023 年全球光子产业发展中,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科学家发文量占据首位,其中,在信息光子领域,推动了通信、显示、计算等行业革新;能量光子领域,国内激光技术和光伏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光伏企业不断提升组件性价比,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


硅光子技术是基于硅和硅基衬底材料,利用现有 CMOS 工艺进行光器件开发和集成的新一代技术,是实现光子和微电子集成的理想平台。开源证券研报指出,硅光子技术的 CMOS 工艺兼容、高集成度、波导特性在众多领域存在应用可能,如智能驾驶、光计算、消费电子等方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广州市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地图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发布


11月5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日制定《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管理规定(试行)》,其中提出聚焦产业需求堵点,创新地图审核制度。


一是“全量审核、增量备案”的地图审核制度,即首次地图送审,采用全量地图审核的方式,核发的审图号有效期 2 年。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地图更新频繁的特点,对已经取得审图号且增量内容未超出审查技术要求的,允许有关测绘资质单位每六个月通过“地图备案”的方式延续审图号的有效性。


二是信息化辅助快速审图,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地图的数据格式和内容属性,通过建立快速审图技术体系,辅助实现即送即审。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2024 低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大湾区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圈,竞逐万亿产业赛道


11月12日,“2024 低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昨日在广州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透露,大湾区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工业基础好、场景需求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民用无人机产业高地。要加强多场景应用牵引,充分挖掘低空旅游、城市物流、海上作业等场景需求,积极探索空地一体立体交通网建设。


目前,广东已形成深圳、广州、珠海三大低空制造产业集聚区,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 70% 以上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 50% 的市场份额。截至 2024年5月底,广东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达 10416 家,位居全国首位,占比高达 20.23%。香港也在积极推进低空经济发展。香港新一份施政报告宣布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今日以组长身份召开工作组的首次会议。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大湾区经济水平高,产业结构优化,为低空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四川发布行动方案: 支持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1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该《行动方案》明确了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保障。“力争到2027年,四川省氢能产业在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应用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且初步构建起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西部氢能产业园负责人刘滔表示,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紧抓“优化产业体系、培育市场需求、增大要素供给”三大关键点。若行动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四川省有望在全国氢能产业中跻身“第一梯队”,成都市也有望形成氢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资讯来源:光明网














国际快讯

图片

COP29 在阿塞拜疆开幕


11月11日,当地时间周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正式开幕。会议将聚焦气候融资、科技创新、国家自主贡献、全球适应目标和损失与损害等议题,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 COP28 展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雄心,COP29 则更被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寄予厚望。“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COP29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开幕式当日举行的“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主题边会上致辞时表示。


资讯来源:光明网

图片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创历史新高


11月13日,第 29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正在阿塞拜疆举行,但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今年或将创下历史新高,这使世界进一步偏离实现重要气候目标的轨道。


根据《全球碳预算》报告,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 416 亿吨,高于去年的 406 亿吨。这些碳排放大部分来自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所产生的。报告称,2024年,来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 374 亿吨,较 2023 年增长 0.8%。


作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今年的碳排放量将小幅增长 0.2%。报告作者称,随着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增加,中国因石油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可能已经见顶。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与近 20 年最严重气象灾难存在关联


11月4日,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2004 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 10 次气象灾害都与全球变暖存在关联,这凸显了针对全球最脆弱人群制定气候适应政策的必要性。


研究显示,自 2004 年以来最严重的 10 次天气灾害包括 3 次热带气旋、4 次热浪、2 次洪水和 1 次干旱,总共造成至少 57 万人死亡。创始人弗里德丽克·奥托在公报中说,日益增多的归因研究已帮助许多人认识到气候变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险,但“将知识转化为足够大规模的行动尚未奏效”。


资讯来源:新华社

图片

世界首颗木壳人造卫星升空


当地时间11月5日,日本京都大学宇宙木材研究室发表声明称,该机构研发的世界首颗木壳人造卫星在美国东部时间 4 日晚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货运飞船升空。


据介绍,这是一颗超小型卫星,外形为立方体,边长 10 厘米,重约 1 千克。卫星多处由名为乔木制成,表面贴有太阳能电池板。它随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约一个月后,将从日本“希望”号舱段被释放,卫星将测量木结构在太空中的应力、温度等变化,并将数据传回京都大学。


资讯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

日本将向半导体和 AI 行业“输血”650 亿美元


11月12日,目前,各国正竞相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半导体能力方面投入更多,政策制定者现在认为这一领域对经济安全至关重要。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承诺,将为该国的半导体和人工智能行业提供 650 多亿美元的新支持,以跟上全球对尖端技术的投资热潮。在周一晚间的发布会上,石破茂表示:“我们将制定一个新的援助框架,以期在未来 10 年内吸引超过 50 万亿日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资。”


这项计划将会纳入 11 月确定的综合经济方案中,以补贴、政府附属机构的投资,以及对私营部门金融集团的贷款债务担保等形式提供。石破茂特别强调,政府不会发行“弥补赤字的债券”来资助该倡议。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沙特新碳交易平台在 COP29 亮相,为全球气候项目融资拓展新路径


11月13日,在 COP29 上,沙特阿拉伯的区域自愿碳市场公司(RVCMC)推出了一个新的碳交易平台,旨在通过拍卖和交易碳信用,为全球的高质量气候项目提供资金。


该碳交易平台不仅将提供拍卖和区块链交易功能,还计划到 2025 年扩展到现货市场。平台采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卫星图像和人工智能验证工具,确保碳抵消项目能产生真正的环境影响。RVCMC 首席执行官 Riham El-Gizy 表示,该平台将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买家实现脱碳目标,支持其气候可持续性和碳中和目标。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阿联酋未来六年投资 544 亿美元脱碳,积极开发光伏等清洁能源


11月4日,阿联酋能源与基础设施部长苏海勒•马兹鲁伊宣布,为满足可持续能源需求,阿联酋将在未来六年内投资 2000 亿迪拉姆(约合 544 亿美元),计划“到 2050 年实现经济脱碳,实现净零排放。”马兹鲁伊称,这项投资是阿联酋经济脱碳战略的一部分,与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碳排强度降低 25% 的目标相一致。


这是继 2021 年公布“2050 年零排放战略倡议”后,阿联酋对 2050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的又一次重申。多年来,阿联酋政府一直专注于发展多元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相关领域的投资已取得显著进展。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阿联酋能源巨头推动化工综合体项目,投入20亿美元建基础设施


11月7日,由阿联酋能源巨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和当地主权投资机构 ADQ 共同成立的 TA’ZIZ 公司宣布,已与多家承建企业签订价值 20 亿美元的基础设施 EPC(工程、采购和施工)合同。


TA’ZIZ 项目计划于 2027 年投产,到 2028 年其化学品年产量将达到 470 万吨。项目初期将生产六种化学品,包括烧碱、二氯乙烷、氯乙烯单体、聚氯乙烯、低碳氨和甲醇。其中许多产品在阿联酋尚属首次生产,这将为当地生产建筑类、农业类和医疗保健类产品提供了可能。


此次授出的 EPC 合同,标志着 TA’ZIZ 项目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项目将建设一系列基础设施,包括专用的化学品港口和码头设施,以及 17 平方公里厂区的内部道路、安全围栏和建筑物等。这些基础设施将确保货物无缝连接和高效运输,并为计划中的制造和工业区域提供必要的电力。


资讯来源:财联社

图片

测定仪出现故障,日本女川核电站发电计划延期


11月3日,据日本 TBS 新闻网报道,日本东北电力公司宣布于日前重启的女川核电站 2 号机组原计划于当地时间 3 日开始发电和输电,但在测试过程中,用于测定反应堆中子量的仪器停止工作,当日发电计划延期至 4 日之后。这是该机组自 2011 年日本“3·11”大地震受损以来,时隔约 13 年首次启动。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引发巨型海啸及福岛核灾难,造成上万人死亡。位于地震重灾区的女川核电站 2 号机组在地震后停运。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社

图片

南部非洲国家努力应对严重干旱


11月4日消息: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南部非洲国家超过 6000 万人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干旱天气,由此引发的饥荒及公共卫生等问题有可能造成人道主义危机。当前,该地区多国正努力采取措施应对干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呼吁国际社会向受灾地区提供及时救助。


过去几个月,持续干旱天气对当地农作物生产和畜牧业带来严重影响,莱索托、马拉维、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5 国都宣布进入灾难状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部非洲地区代理主任洛拉·卡斯特罗表示,“旱灾影响是毁灭性的,赞比亚的收成损失了 70%,津巴布韦的收成减少 80%。预计这场危机将持续到明年 3 月至 4 月。”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周周快讯新鲜送达,月月前沿深入解读。关注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casvi2016),每周及时获取精彩快讯内容,更有每月前沿报告实时跟踪,带你紧跟可持续金融市场动态。


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部分《可持续金融全球快讯》



图片


图片

社投盟已入驻以上平台,欢迎关注!


图片


对我们有任何问题?

长按二维码,扫码添加小盟,和我们聊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