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投盟联合华夏基金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 二维码
70
发表时间:2023-12-12 10:16 导 读 近日,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联合华夏基金连续第三年共同发布《2023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坚持了一贯以来的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实质性、实证性,注重一手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特点,以360度大全景透视观察,整体延续往年报告框架,梳理分析过去一年全球ESG相关政策趋势、市场实践和生态体系的新变化,聚焦可持续金融领域关键议题并进行洞察解析,围绕中国ESG投资生态的当下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前瞻展望,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介绍了华夏基金的ESG投资创新实践。 (左右滑动,查看《白皮书》章节及图表目录)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获取《2023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马蔚华先生在《白皮书》中提出,ESG投资生态的蓬勃、长远发展离不开制度体系、企业管理、商业模式和技术工具四方面的持续创新。在以创新推动ESG投资前行的进程中,制度体系创新能够为ESG投资生态中的各类参与方提供行动指南和长效激励,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ESG因素真正地融入到业务和管理之中的核心动作,商业模式创新是ESG投资价值链实现闭环的关键一步,技术工具创新是解决ESG主题投融资活动涉及将大量非标化数据转化为可用于标的投资分析、属性判定的指标信息的重要桥梁。 创新意味着从无到有、打破常规,也自然会经历艰难曲折、难免举棋犹疑。但我以亲历者的经验坚信,ESG投资正逢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和我的团队也将保持倡导者和行动者的姿态,继续与各方生态伙伴一道参与中国的ESG投资生态和可持续金融体系建设,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马蔚华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女士在《白皮书》中指出,ESG投资实践在中国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结合国际主流的ESG投资理念和中国国情、产业现状、各机构具体情况进行实操。首先,ESG投资需要加强研究的颗粒度,对行业实质性ESG议题的识别要深入到二级、三级子行业,抓住每个子行业的关键ESG风险和机遇;其次,ESG投资与传统基本面投资应该更加相互渗透、整合,将ESG视角加入传统基本面研究中,从而做出更全面审慎的决策。ESG投资需要关注企业的可持续性、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以及ESG风险对所投企业的财务影响。对于ESG投资实践,需要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本土市场的ESG基本面研究框架,将这套框架全面融入对产业、企业的分析中。 在华夏基金,我一直讲ESG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主题,一个产品的标签,它一定是我们看待投资的一种价值观,一种底层的投资逻辑框架,它一定要全面嵌入我们的投研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在国际ESG投资体系中的位置。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 《白皮书》包含“国际ESG动态速览”、“中国ESG投资前沿洞察”、“中国ESG投资生态发展”、“ESG投资中国路径探讨”、“专题报告:华夏基金ESG投资创新实践案例”五个章节,以下我们以问答形式,与大家分享《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过去一年,国际ESG投资领域有什么趋势性变化? 受到多重宏观因素影响,全球ESG投资的发展在2023年可谓历经了不小风风雨雨。这一年的风雨,在政策和市场两端具体做了怎样的演绎? 政策端“大力冲洗泡沫”,迎战“漂绿”风险, 着力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市场规范性 企业信息披露方面,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 S1和S2)发布,为各国监管部门制修订当地企业信披制度提供基线参考标准,同时欧盟、日本、中国香港等重要国际资本市场亦在推进上市公司ESG及气候信披方面有实质进展。 基金产品监管方面,多个发达市场加强了对ESG投资产品乃至资管机构信息透明度方面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欧盟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下的监管技术标准(RTS)生效,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可持续性披露要求(SDR)将规范资管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新加坡实施ESG零售基金信披规则。 图 | 2022年第四季度SFDR基金调整情况(资料来源:Morningstar,编者整理) 数据评级规范方面,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监管机构着手制定ESG数据/评级行业的监管框架及行为准则,尝试打开ESG评级的“黑箱”,确保第三方评级独立公允,进而加固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数据基础。 市场端“雨后略有转晴”,面对种种变化, 国际市场对ESG仍然保有信念与坚持 负责任投资、气候行动相关倡议持续受到支持。截至2023年9月底,全球签署负责任投资原则倡议(PRI)的机构达到5330家,加入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的机构超过500家,支持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机构数量达到4854家。 图 | 2006—2023年PRI签署机构和资产管理规模变化(资料来源:PRI,编者整理) 全球可持续基金市场整体有所回暖。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可持续基金保持资金净流入,基金规模较上一年同比回升,多家头部国际金融机构积极成立和发行ESG主题基金,覆盖多个可持续性议题。 图 | 2020Q3—2023Q3全球可持续基金规模(资料来源:Morningstar,编者整理) ESG投资相关评价体系日益完善。世界银行、CA100+、MSCI等分别针对主权国家、企业和基金产品发布新的评价方法。 (详细内容参见《白皮书》第一章) 围绕ESG行业焦点话题,国内外相关主体采取了哪些行动? 白皮书重点关注2023年行业热议的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尽责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四个话题。 信息披露:国内ESG信披制度建设提速,国资委通知明确2023年央企上市公司报告全覆盖,并推出ESG信息披露框架和指标参考;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委及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信披标准建设,相关监管规则有望分阶段出台实施。 转型金融:气候行动中,转型金融的重要价值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识别和广泛的认知。国际层面,《G20转型金融框架》构建国际转型金融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央行已牵头起草四个行业(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转型金融标准,并将加强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衔接。同时,国内转型融资工具使用较为积极,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低碳转型公司债券及转型债券发行总规模接近400亿元。地方层面,浙江湖州、重庆等地在转型金融相关制度创新、标准开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尽责管理:国内自2020年以来显著加大对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引导力度,国务院、证监会、原银保监会等部门均已发文支持,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倡议推动保险资管机构强化ESG尽责管理;从一、二级资本市场的情况看,中国投资者在过去几年间的“积极所有者”意识显著增强,投资者权利行使日益主动和深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有效延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昆蒙框架》明确了全球2030年、2050年两个阶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而实现生态目标每年需千亿美元量级的资金支持和各类企业主体的积极参与。2023年,IFC发布指南文件提供生物多样性融资框架,TNFD 发布正式版自然相关风险和机遇管理和披露框架,而欧盟ESRS、中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也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纳入内容。 (详细内容参见《白皮书》第二章) 2023年,中国市场的ESG实践取得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进展? 相较于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和调整,国内ESG投融资领域的发展形势向好、亮点频现。 ESG投资已成大势,参与主体进一步丰富。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内地签署PRI的机构已达142家,资产管理规模前20的大型公募基金中已有15家签署,公募机构签署方的资产管理总额从2017年的0.32万亿增长50余倍至2023年16.89万亿,占公募基金市场总规模的比例也从3.54%升至58.82%。 图 | 中国内地签署PRI公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总规模及占比(资料来源:PRI、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编者整理) 市场潜力持续释放,ESG投融资保持活跃。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内地市场存续ESG主题基金达241只,存量规模受市场影响有所下降,但基金份额增长明显,远高于整体公募市场增速;香港市场ESG基金规模在10月底超过90亿港元,较2022年底增长逾两倍。 国内可持续信贷和债券余额延续往年上涨趋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8.58万亿元,小微企业普惠贷款余额达到28.74万亿元,可持续主体债券余额达到5.60万亿元,均保持了同比两位数的增长。 图 | ESG公募基金存续规模变化(资料来源:华夏基金、Wind,编者整理) 企业ESG表现优化,上市公司ESG信披提速。2023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披积极性显著提升,报告披露率已达33.83%;其中,央企境内上市公司中发布比例已逾四分之三,扮演市场“领头羊”角色。此外,企业围绕“双碳”设定目标、采取行动和披露数据情况改善;超过半数上市公司明确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得到更为有效实施,董事会中独董占比要求达标率显著提高;国内职场性别平衡程度也取得了一定进步。 图 | 中国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况(按交易所分)(资料来源:编者整理) (详细内容参见《白皮书》第三章) 未来中国ESG投资生态发展如何实现“更上层楼”? 《白皮书》指出,中国ESG投资生态发展在近几年间实现了全方位、体系化发展。构建制度基础、释放市场潜力、加强生态协同等方面工作的持续推进,是实现“更上层楼”关键所在。 构建制度基础:借鉴国际ESG投资领先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国内国情企情,重点强化ESG信息披露指引、可持续金融分类法、ESG基金产品规范三个方面的制度基础。 释放市场潜力:投资侧,持续探索将ESG与传统投资分析实现更深度融合;募资侧,针对广大投资者需求开发和推出相应的投资产品。 加强生态协同:着重发展ESG数据和评级、构建投资者协作参与平台,以及探索本土化发展路径与中国式ESG理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ESG投资生态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 (详细内容参见《白皮书》第四章) 中国基金行业ESG投资标杆是怎样“炼成的”? 华夏基金是中国内地公募行业第一家签署PRI的机构,也是首家承诺“碳中和”具体目标和路径的公募基金公司。通过在可持续投资领域的战略布局、研究深耕和市场实践,华夏基金已经成为国内ESG投资领域的标杆之一。《白皮书》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华夏基金近年来在公司治理、投资方法论、产品布局、自身运营方面的ESG举措进行了系统梳理。 图 | 华夏基金ESG实践大事记(资料来源:华夏基金) (详细内容参见《白皮书》第五章) 扫描下方二维码↓↓↓ 获取《白皮书》 拓展阅读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以下简称“社投盟”)成立于2016年9月,是中国首家专注于促进可持续金融发展国际化新公益平台。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中国投资协会、吉富投资、清华大学明德公益研究院领衔发起,近50家机构联合创办。 社投盟以“践行义利并举,投向美好未来”为愿景,通过“跨界协同、智慧众筹”的方式,致力于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体系,率先开创可持续发展金融共创平台,催化理论、制度、实践的多维突破式发展,以提升企业经济、社会、环境和治理的综合价值。研发的社会价值评估模型,尤其是针对 A 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的“义利 99”已在Wind金融终端、中证可持续发展100指数等平台发布和应用。2019年12月16日,社投盟与博时基金联合研发国内首只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ETF产品——博时中证可持续发展100ETF发行。社投盟的《A 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报告——发现中国“义利 99”》项目,作为中国首个聚焦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的权威研究报告荣获第八届(202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特别奖。 查看社投盟官网,了解更多信息:https://www.casvi.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