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 | 加速营导师吴襄帅:创业企业如何将专利变成有效的工具?

 二维码 18
发表时间:2022-12-09 16:16

原创 社投盟 社创号 2022-12-07 20:00 发表于广东

图片


编者荐语:

本期为大家带来深圳德高行知识产权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知识产权官、社创加速营导师吴襄帅的干货分享。

吴襄帅先生在知识产权领域从业已近18年,本次分享将会以数据和案例为基础,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寻找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价值,颠覆创业者对于专利的一些固定想法。



吴襄帅

深圳德高行知识产权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首席知识产权官


资深执业专利代理师,两岸知识产权专家,具有十多年知识产权工作经验。曾经为奇虎360、北大方正、福田汽车、中国移动上海研究院等众多知名企业及多家上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200家以上新创企业知识产权辅导培训工作。



图片

吴襄帅导师在加速营授课:《创业公司专利技术保护》



关键信息点速览

· 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

· 企业该怎么申请专利

· 常见的专利误区

· 结语

*以下根据吴襄帅导师的分享进行整理。




一、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

专利的发展会有四个阶段,首要的是意识培养阶段。“申请专利不一定需要高精尖的东西”,只有企业初期先建立了这样的意识,才能慢慢过渡到数量积累阶段、质量要求阶段、布局运营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专利的申请的策略和考虑。本次分享中,我们会着重说说企业专利意识的培养。


不管是新创团队、较为成熟的企业还是上市的企业,在决定申请专利之前都需要询问自身一个核心问题,申请专利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在一开始想清楚,因为企业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它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盈利,所以必须得考虑清楚专利如何给企业带来价值,之后的申请才能让专利有价值。


专利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多数人会简单地认为,申请专利是为了能够在将来被侵权时告别人从而拿到赔偿金,这其实是专利一部分的有形价值。但专利也会为企业带来许多无形的价值,比如阻碍竞争对手的发展、获得政府的补贴、进行产品的宣传行销,或者是形成技术门槛,这些都是专利无形的价值。


我建议,企业在没有想清楚为什么申请专利之前,不要贸然地去申请专利。企业需要回归专利的本质:为什么政府、法律要保护企业和专利?是因为企业申请了专利,法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护这些公开的技术,当有人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企业能够凭借专利收费。因此申请专利是通过将技术公开换取法律的保护,但是很多人只想著要通过专利赚钱,但是没考虑到专利申请背后的一些风险,例如,专利撰写的内容到底能不能真的保护到产品,或者只想著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了但是最后没授权,这个技术就已经公开了,但却没有权利,变成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技术。


图片

申请专利的目的 | 图源:德高行


申请专利可能有以下目的:


第一,为了建构技术壁垒,这要求企业必须要考虑长期研究和投入,要做规划、做布局,一步一步地推进。让专利配合技术的发展,帮助技术走在最前。


第二,为了宣传技术实力,这需要企业考虑清楚有几件专利合适。专利的数量不一定越多越好,必须善用专利的制度。比如,现在一件专利的审查周期通常是2.5-3年,到专利授权的时候,产品或者技术还存在多少的价值?所以企业必须善用专利加速审查制度,迅速地积累一些专利。


第三,为了政府政策或项目要求。一些政府项目申报(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会对专利有数量上的要求,但专利每一年需要缴纳年费,如果企业只是想要满足一些政府项目结题或者在发展中政策上的要求,专利在技术更新迭代进行检视考虑是否需要缴纳年费进行维护,适当的放弃一些老技术的专利,将年费的资源留给新专利的申请,这样可以节省费用资源,把资源合理地转用。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又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生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十几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主要采取税收减免、股权激励、科技计划、项目用地、金融保险、出口信贷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综合政策体系。


第四,为了融资,证明企业自身存在技术门槛。在企业初创期需要融资阶段,所申请的专利必须直达企业技术核心,同时为了合理规划预算,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进行大量布局工作,在拿到融资之后,企业需要进一步规划专利要怎么布局。


图片

申请专利可以考虑的维度 | 图源:德高行


在申请专利之前,企业必须先想清楚目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合理的配置,切忌一时脑热。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去考虑申请专利的目的:


第一,你所申请的专利对企业的技术或者是产品是不是有保护价值;

第二,这项专利对于企业核心技术是不是有防御的价值,这个防御的价值在于别人要使用或竞争时,专利是否可以起到一定的阻隔他人、保护自身的效果?

第三,这项专利对于企业的竞争对手有没有一定的攻击的价值?

第四,这项专利能不能吓阻后来想要进入相关领域的竞争者。一些大公司的专利数量很多,但不会将每一件专利都用在产品上,这些专利很多时候起到的就是吓阻效果。


目前大部分申请专利的技术都不是开创式的的基础技术,因为我们不要期待每一件专利可以包山包海,既可以告别人,又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吓住竞争对手,要同时达成这些目的的专利很多时候都是可遇不可求。没有看过同类的产品、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产品,这是企业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待专利,但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专利,因为即便是市面上没有看到类似的产品,但这项技术可能已经诞生了或者别人已经想到申请专利了。


从这几个维度去考虑专利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之后,企业再考虑需要申请几件、申请什么类型的专利。有过这样多维度考虑之后的专利,它才能够有机会产生价值和效益。





二、企业如何申请专利

在这个部分,我们并不是要介绍申请专利的实际流程,而是要理清一些申请专利的误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我们国家有三种类型的专利,分别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专利的类型并不是根据技术难度的高低来分的,这是要打破的第一个误区。根据《专利法》,提供产品的六面图,保护的就是这个产品的外形,这就叫做外观设计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用浅显的释来说就是只保护硬件结构,不包括产品所有的方法、工艺、成分、材料等非硬件结构类的技术。简单说,实用新型专利就只保护产品的硬件结构一些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软件系统、方法、成分材料、工艺….不是法规上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


而发明专利既保护产品又保护方法。换句话说,发明专利既保护硬件相关,又保护“软的”;既保护看得见的,也保护看不见摸不著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软件系统、方法、成分材料、工艺….等只能申请发明专利。但是,一件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通常需要2.5-3年,企业就需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否有这么长?比如企业的一项产品申请了专利,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产品已经到第四代了,第一代产品也已停产,因此那时申请的第一代产品的专利,已经保护不了自己的产品了。当然现在还有一些加急审查的方式,但是不是每个企业的每件专利都可以试用加急审查制度,因此申请哪个类型的专利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或技术各项特性以及所适用的审查制度。


图片

认识专利 | 图源:德高行


不同的专利审查周期不同,发明专利久一点,需要2.5-3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都需要6-8个月。目前,政府已经开设了两种专利快速审查通道。第一种是最快的快速预审,可以3-6个月申请到专利;第二种是优先审查,通常在4个月左右完成。两种通道各有各的条件限制,承办窗口也不一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通道。


专利申请不一定需要高精尖的技术,适合企业的才是最好的。再次强调,专利并非根据技术难度区分,而是根据不同的保护范围区分的。只有先清楚这个,企业才能知道申请什么专利是适合自己的。



案例1:要学会将产品“大卸八块”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需要为一瓶水申请专利,我们不应该在申请专利的时候直接申请一整瓶水,这是不划算的。首先,瓶身的瓶贴、瓶身的形状,都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其次,我们还可以在结构上做文章。比如瓶盖是厚的还是薄的,需要拧几圈才能拧开,密合程度是怎样的,这也能够申请专利。我们还可以找到第三个纬度,瓶身的材质不同,那么它的制造工艺可能也会不同,这也一样可以申请专利。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产品不要只申请一件专利,在申请时把所有的专利写在一个产品上,这是不对的。我们需要将产品“大卸八块”,从技术保护的角度去考虑专利。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之前摩拜做法,他将把一个自行车的产品拆成许许多多的细节,小到椅垫调节的高低、轮毂的形状和刚性,大到如何刹车、车把手如何转动等等,他将这些全部都申请了专利,将产品的各个环节部件都进行了保护,这对一个产品的保护来说是最合适的。


图片

摩拜单车的专利 | 图源:德高行



案例2:抓住无可替代的细节

深圳某塑胶电子的公司有一项自拍杆专利,堪称专利案例的典型。这项专利使得目前各大公司的官方自拍杆都由这家企业代工。这件专利在自拍杆上,手机夹持的位置做了一个凹口,目的一是手机能够被压在此处,夹在这个夹头上;另一方面,夹持的部分往下收的时候,杆刚好收在凹口内,使得自拍杆能够收纳得很平整。


这个设计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这件专利的技术难吗?不难。其他厂商想要做自拍杆,可以避开这个设计吗?完全可以避得开,但是避开了这个设计,自拍杆就不好用。因此专利的关键在于解决了问题,并且市场接受。


图片

自拍杆无可替代的细节 | 图源:德高行


一项好的专利并不一定是一个高精尖的技术,但它一定产生了价值。这家售卖自拍杆的公司,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清楚了自己的专利可以盈利多少、市场是否接受,只是想要保护自己,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值得大家培养意识的前提。而这件专利后来能够产生巨大的盈利,跟很多的其他因素有关,但专利首要做的,应该是保护自己。





三、常见的误区


01 误区第一名:有专利,就不会侵权

假如A要为一支铅笔申请专利。那么这个专利保护范围是什么?直白来说,就是石墨芯的周围被木头围绕的整个结构。大家在用了A的笔之后觉得不那么好用,比如写错字还需要另外拿一个橡皮来擦,所以B就在这个笔头后面加了一个橡皮头,增加了一个新的结构。B想要为这支铅笔申请专利,那么这个产品的结构就变成了石墨芯的周围包围了一层木头,并在这个木头的一端设置了一个橡皮头,从结构上来说,这是创新的,B是可能申请到专利的。但需要注意的是,B的产品其实包含了最初的石墨芯+包围在石墨芯周围的木头这样的结构,这个结构是A的专利。因此,B的产品在制造和销售的过程中,就侵犯了A的专利权。


图片

有专利还会侵权?| 图源:德高行


侵权应该怎么办呢?B可以找A获得相关的许可,如果没有获得许可进行制作和销售,A就可以凭借这项专利将B告上法庭。但在获得专利许可之后,A不能做有带有橡皮头的B专利的笔,如果B的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这时A要制作或销售带有橡皮头的铅笔也必须像B取得许可。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A有专利,B也有专利,但B如果没有获得A的许可,一样会侵犯专利权。


你的技术和专利是属于你的,但这也有可能是架构在别人的专利基础上研发的。有专利跟侵权是两回事,你有专利,但依旧可能侵权。需要注意的是,侵权是行为,一定有专利,对方有行为,才会构成侵权。如果你有专利,对方只是想一想、讲一讲,只是发表文章,没有使用、制造、销售、许诺销售或者进口,都不叫做侵权。



02 误区第二名:有概念就能申请专利

有概念就能申请专利吗?我们以哆啦A梦的竹蜻蜓为例,只要插上竹蜻蜓,想去哪里去哪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的概念,但是这可以申请专利吗?不行。因为专利在乎的是技术方案,你要技术逻辑上可实现。哆啦A梦的竹蜻蜓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是不可实现的,因此不能申请专利,因为没有落地的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专利的申请一定是落在技术方案上,如何通过现有人类已知的技术手段去实现这个产品的技术方案,才能够申请专利。


所以,有概念还不够!但是,专利在申请之前也不一定需要实现,不过在申请时需要将你的技术方案讲清楚。比如你想申请火箭相关的专利,也不一定需要将火箭制造出来,只要能够讲清楚你的概念的技术逻辑,也是可以申请专利的。



03 误区第三名:自己的研发不管何时都能申请专利

专利审查的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专利申请前不能够在现有技术中被找到,不管申请人是谁、发明人是谁,专利审查只关心一点,就是在这件专利申请之前,它是不是一个已经公开的技术。除非有一个极端条件,就是你能够证明这个技术是被偷走再公开的。


专利在申请日之前是不是一个现有技术,不管是谁公开的,这一点太重要了。专利在获得授权之后,其他企业可以对这个专利权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质疑,找到一些证据将专利权给打掉,这被叫做无效宣告。举一个路虎的案例,路虎曾经参加一个国际车展,先把他们的车型公开,之后才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结果有一个品牌路风,根据路虎参加车展的证据无效掉了路虎的外观设计专利。


图片

路虎&路风的专利纠纷 | 图源:德高行


很多公司都容易忽略这一点,先办了产品发布会,或者是先把产品公开销售了,才想到要申请专利,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企业在后续的专利申请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四、结语

几个重要的观念需要同步给大家。


专利对企业来说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而企业的研发、管理、销售等等能够影响公司生存生计的各方面事情更重要。所以,我们需要把专利当成一种工具,且只是当成一种工具。企业没有专利可以活下去,虽然不一定活得很好,但是可以活下去。但是公司如果没有研发、管理、销售,没有内部的核心团队,可能就难以为继。尤其是在疫情的这几年,没有什么事情比企业活下去更重要,在活下去的前提下考虑专利,才能让企业发展得更好。


图片

关于专利的结语 | 图源:德高行


专利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合适的专利才是好的专利。专利不是只是拿张证书而已,而是一项工程,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和策略去思考和调整。企业的内部团队有这样的专利意识,且不论团队再小,我都建议内部指派一个人,他全职负责或者有一部分负责知识产权,包含专利、商标、著作权,著作权还包括软件、商业秘密等等。


专利不是一时的,知识产权工作也不是一时的,一定是企业从开始就有想法,有策略,知道如何去规划的一项工程,必须有节奏地推进。在企业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但是一定要有一个人来负责这个事情,然后对接外部的相关团队,这是在最精简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一种方式,且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获取更多加速营导师干货!


· 干货分享 | 社创加速营导师张颢玲:让ESG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干货分享 | 社创加速营导师方玲:初创企业如何选人、用人、留人?

· 向善生长的社创项目如何实现从“生”到“存”?

· 华兴资本张慧:市场底色未变,社创团队要“用好”投资人

· 与寒气共存成新常态,青年社创人如何逆势突围?

……


· 导师干货专辑:
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2MjU5MDgwNg==&hid=32&sn=343f373865d937d6a1a58ecb313fa8cc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