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以ESG投融资助力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维码 25
发表时间:2022-12-06 16:54

原创 GSFS峰会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 2022-12-02 12:00 发表于广东


图片

导 读


投资者的投资价值观往往与时代背景和趋势紧密相联。当前,全球已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识,资本市场迎来了ESG投融资的蓬勃发展。


11月16日,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资本向“阳”:ESG投资与信披新征程分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在主题为“中国ESG投融资创新实践”的圆桌讨论环节中,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CEO白虹作为主持人,与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盛世投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合伙人姜燕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德英中证指数公司研究开发部、ESG业务部总经理赵永刚围绕ESG投融资的实践、阻碍及解决方案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嘉宾们表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到了ESG,并坚信这会是一项长期有益的事业。


图片

圆桌讨论:中国ESG投融资创新实践


以下为圆桌对话内容(有删减):


资本方ESG投融资理念逐渐增强





ESG投资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方式之一,正在显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全球的投资机构不断把ESG因素纳入到投资分析与决策考量中,带动ESG投融资规模持续增长。


白虹:首先请问林远栋,渣打银行就ESG方面在大中华区有哪些举措?


图片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CEO白虹


林远栋:渣打银行充分地认识到资本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集团早前公布,计划在2030年前调动3000亿美元,推动全球的绿色及转型融資。目前,我们通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和绿色贸易融资等可持续金融产品,同时支持大湾区碳排放路径研究等工作,助力整个ESG市场的发展。


图片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



白虹:盛世投资一直在做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最近几年取得了哪些成绩?成绩背后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姜燕:盛世投资从2017年、2018年开始建立ESG投资体系,我们是母基金管理机构,目前投了国内400只子基金。“双碳”目标设立后,大量私募股权的投资机构在ESG投资理念方面的意识逐渐加强,也逐步地把自己的方法论搭建起来。


图片

盛世投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合伙人姜燕



白虹:博时基金是二级市场投资的领军者,除了中证可持续100指数以及追踪指数的ETF,请问在ESG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王德英:我们首先是建立一套比较可行的、有效的ESG评价体系,然后再发行产品,以及做好投后的工作。ESG评价体系是基础,博时基金在这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特色。第一个是考虑国家之间的差异性,比如说在“E”的方面,国外有些评价体系会把传统能源行业一票否决,但是在中国,新能源和旧能源要同步发展,不能一下子就把旧能源否定掉,对于这些行业,可以采用节能减排的指标来进行评价。第二个是兼顾时代的特色。这两年国家提出了“双碳”目标,那么我们会把“E”的权重稍微设得大一些,以响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第三个,具有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不断迭代的特点。


图片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德英



白虹:中证指数公司一直在深度研究ESG,从这么多年的实践中,您有哪些体会?


赵永刚:我认为,ESG信披标准会逐渐地向权威共识的方向发展,但ESG评价标准反而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观倾向,不同机构会有不同的做法。中证指数公司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契合国情的、权威共识的ESG评价标准。在具体构建过程中,主要有几点经验体会。


第一,在构建ESG评价体系的时候,“求大同、存小异”,我们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国际共识的框架下设立的,在议题建设时,对现有的国际议题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适用性筛选与融合,并增加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特色议题;


第二,兼顾风险因素与机遇因素,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风险类指标和环境管理目标及措施基础上,也考虑绿色收入、环保科技研发等机遇要素。对于积极进行低碳转型的公司,会有“加分项”,以全面客观地反映高碳行业的ESG水平。


第三,会对ESG的争议性事件做更加精细化的处理。争议性事件主要考察突发事件反映的企业ESG风险,如果处理不够细致,会产生两个显著问题:一是各类事件影响程度都一样,没有区分;二是很多优质公司因为较小的争议性事件导致ESG评价较低,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的ESG水平。中证ESG根据ESG争议性事件性质、影响程度与范围、事件发生时间和频率等原则,制定了ESG争议性事件风险等级标准,更准确反映企业ESG水平。


目前,中证指数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20条,境内跟踪产品76只,规模合计达千亿元,发挥了从ESG理念到ESG投资的纽带作用。


图片

中证指数公司研究开发部、ESG业务部总经理赵永刚(右上)



中国发展ESG需要自上而下推动





投资是一个逐利的过程,但是ESG投融资的初心并非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且短时间内也很难看见成效。ESG投融资的发展,需要从政府机关和头部投资机构开始,自上而下的号召更多投资者参与进来。


白虹:请问渣打银行的3000亿美元计划,将以什么样的金融产品投放出去,以及投放在什么样的产业?


林远栋:一方面我们会坚定地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同时也会关注传统产业、高碳产业的转型。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上, 除了携手大企业, 协助中小微企进一步降低ESG的执行成本, 也是渣打的关注所在, 希望在可见将来中小微企转型变成更加绿色。



白虹:博时基金最近要推出一批新的ESG产品,请问如何让更多的大钱、长钱汇入到ESG中,好让我们有钱去推动可持续发展?


王德英:在中国推行ESG金融产品,特别是资管产品,还是面临一些压力的。一般来说,机构对ESG理念更加认可,也愿意投资,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家的认识刚刚起步,投资者往往会更关注收益。我认为在中国发展ESG产品,可能要自上而下推动,从机构向零售推动,先政策、先机构,这种方向可能会更符合中国的实际。



白虹:盛世投资是一家母基金公司,请问姜燕,面对一个有ESG效应的基金和一个完全没有ESG效应的基金,您的投资策略会不会有差异?


姜燕:我们在构建ESG投资策略的时候,会把几种策略结合,正面筛选、负面剔除,如果筛选到一些主基金,也会用积极主动法,综合应用。从成本角度来说,会看投入产出比,比如说当年投入300万、500万,2-3年或者是再放更长的周期,是不是能够创造更大的收益,或者是能覆盖成本。



白虹:ESG重要,但是有多重要?从中证指数公司的产品追踪中,能不能窥见一二?


赵永刚:我们看ESG不仅要看到价值观的核心,也要看到ESG带来的变化。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包括光伏、绿电,新能源等,需要一些绿色主题或者是ESG主题类的指数去捕捉;另一方面是投资理念的变化,主要通过ESG评价方法,应用正面筛选、负面剔除以及ESG整合等策略去构建指数产品,目前国内这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


ESG投资是长期的、可持续的投资理念,这决定了它不是短跑健将。但是,ESG不是强迫大家扮演慈善家的角色,而是倡导理性的、合理的资产配置理念,通过把综合因素考虑进来,让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国内外研究表明,ESG代表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影响企业的业绩、风险和估值水平,ESG表现较好的公司,公司经营更加稳健,财务质量更好,风险管理能力更强,具有更好的投资价值。


从长期来看,可以看到ESG产品具有较好的盈利性。从2017年7月以来,中证800ESG基准指数年化收益分别比母指数高1%,而且ESG能够规避存在治理问题和潜在ESG风险的公司,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佳时期,中证ESG指数呈现出较为明显抗跌的特性。



白虹: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正和游戏,长期投资者有合理收益,资产管理方也有亮丽的业绩,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王德英:ESG作为一种理念,初心不是为了收益,但是结果可能对业绩是有好处的。比如说,新能源是国家支持的方向,按照ESG的理念,自然会投资这方面的产业,这些方向由于是国家鼓励的方向,产业发展机会多,上市公司发展机会多,投资到这样的公司,未来股价增长、收益提高的机会也大。


从推动的角度来说,政策层面还是要有更大的力度,零售层面需要更长期的宣传和引导。初期还是希望政策和机构加大力度,加强引导,如果有商业上的获益,慢慢地正循环就可以建立起来。



白虹:渣打银行在全球推进可持续金融过程中,基本策略是怎样的?


林远栋:渣打银行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必须做可持续金融。我们今年调研了亚洲、非洲及中东地区的10个成长型市场,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印度、新加坡等,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内地零售市场的可持续投资潜力达到5.6万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此前,我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的高净值客户中,接近80%说他们会主动投资于对 ESG议程有所贡献的公司。同时,他们相信 ESG做得好的公司,长远将跑赢没有关心 ESG的公司。


图片

圆桌讨论:中国ESG投融资创新实践



建设和完善ESG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ESG市场存在着广阔的增长空间,但是在此之前必须解决限制ESG投融资发展的问题。嘉宾们认为,一方面要让投资者深刻理解ESG投资理念,即不追求短期利益,但是长期来看ESG表现与投资回报有正向的关系;另一方面,全球各界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包括ESG标准与信息披露、数据工具等基础设施。


白虹:回顾践行ESG投融资理念的历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林远栋:整个ESG投融资市场,还在不断地学习。从客户端的角度,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到底怎么样说服一个客户,或者是引导一个客户,真正愿意开始进行转型,同时还要设计出一些特别适合它的产品。这个过程并不像其他的业务,我们已经做了几十年、一百年,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各位同仁一起努力。


王德英:还是客户对ESG理念的认识,特别是零售端。当然在机构端也存在理念落地的问题,比如说考虑到ESG是一个好的投资理念,机构可以拿一笔钱投资ESG产品,但是如果考核的是短期业绩,当事人就很难做决策。


姜燕:是在投资过程中怎么更好地挖掘企业,一个是排除他的风险,另外在价值创造上,我们一直在想ESG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价值创造。很多机构在使用ESG策略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做ESG而做ESG,比如说是为了符合LP的要求,但是真正用了这一套ESG的方法之后,有没有给这个项目做赋能?帮助项目识别这里面真正相关的ESG议题,来进行提升?无论是成本下降的角度,或者是拿到更多供应链上的订单也好,从这些向上真正的考量出这些关键因素,我觉得这对于各家机构是非常大的挑战。


赵永刚:我们遇到的是行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ESG数据的问题。不管是做评价体系还是做指数的时候,国内整个ESG数据的质量不高,规范性比较弱,可比性比较差。目前,由于缺少权威、共识的ESG信息披露标准,造成企业ESG披露形式不规范、ESG关键信息的可比性差,尤其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量、企业具体执行情况信息口径不一、披露更少。定性信息居多,定量信息偏少,绝大部分ESG信息存在非结构化特征,这也加剧了国内ESG数据清洗难度,制约了国内ESG领域的发展。



白虹:展望未来,如果要做一件最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或者投资向“阳”的事情,会是什么?


赵永刚:从促进ESG投资角度,一方面完善ESG评价体系在内的基础设施,打造契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完善ESG投资生态,发挥指数连接上市公司和投资端的工具和纽带作用。


姜燕:还是聚焦在数据上。我们最近在考虑,投了大量的基金和项目以后,我们发现一级市场,无论是能匹配上的数据也好,或者是第三方的赋能工具也好,相对都是比较缺失的。


我觉得一级市场的ESG数据是非常宝贵的。因为一级市场从早期项目投资下去,逐渐地收集数据,对于项目未来整体的、到二级市场的信息披露,会逐渐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也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所以,应该从企业的早期就开始建立数据相关的系统和基础设施,这个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也希望跟其他的投资机构,或者是第三方来共同建设。


王德英:除了被投对象或者是企业的信息披露,如果想加强金融行业的ESG发展,还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产品的信息披露,慢慢地向强制化方向要求。因为只要要求金融机构披露“我的ESG是怎么做的,每年做了哪些工作,产品是什么情况”,大家自然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是比较关键的。



白虹:看来数据是共同的痛点,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


林远栋:除了数据,我想还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毕竟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事情。要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更多透明的数据,从银行的角度,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嘉宾,大家的创意才能有好的平台去发挥,而产品设计、结构也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市场,可以全球互动。在这方面,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突破。


白虹:今天四位嘉宾来自于银行界、一级市场的母基金、二级市场的资产管理者,以及中国最大的金融指数的构建方,一起探讨了如何推动资本向“阳”。我们从自身的实践开始起步,谈到了如何能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个体制的搭建,尤其是谈到了现在的标准建设、数据的痛点等等四位嘉宾贡献了非常好的智慧。



图片


图片

社投盟已入驻以上平台,欢迎关注!


图片


对我们有任何问题?

长按二维码,扫码添加小盟,和我们聊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