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智享会 | 金融创造可持续未来: 双碳目标下的金融变革 二维码
229
发表时间:2022-06-08 10:39
导 读 近年来,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把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上日程。而实现这些目标的资金从何而来?绿色金融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本期SDG智享会,我们邀请到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团主席马蔚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研究与政策中心负责人阚薇澜,社会价值投资联盟SDG智库成员、绿色金融国际高级专家丁宇、世界经济论坛碳中和项目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寿庆、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太区可持续与气候变化融资咨询服务负责人何懿伦和世界经济论坛中国转型金融负责人Kai Keller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同时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亚太区绿色金融创新小组负责人朱韵、瑞银(UBS)董事总经理全球投资银行部亚太区ESG咨询服务主管凃乔彦和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夏怀刚作为对话嘉宾,在圆桌对话中为大家分享不同行业在绿色金融所做出的努力和突破。 金融创造可持续未来: 双碳目标下的金融变革 马蔚华:绿色金融市场 需要完善机制 阚薇澜:绿色金融决策要以人为本 其次我想要聊一聊金融工具的创新和新的发展路径寻找。2020年可持续债券市场规模相比2019年增长了8倍,这要得益于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其中就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贷款。我们必须要抓住机会,扩大这一创新,将创新变成一个新的常态。2021年,新开发银行在华试点发行了首支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在UNDP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债券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支持项目目录》的框架下,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中国在新冠疫情后的经济恢复。 第三点,要确保公正转型,推进绿色金融议程。到2050年,全球绿色能源就业岗位可能翻两番,达到4200万个,这些新机会将促进体面工作,并与所有人共享。特别是那些最有可能在这一转型中被抛在后面的人,比如煤矿工人、传统产业工人、依赖重污染行业的社区等等。公司投资人、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都有责任去推动这一进程。
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核心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UNDP将秉承以人为本的愿景,继续与各利益相关方开展合作,产出量化报告和信息披露,共同实现中国和全球的绿色和包容转型。 丁宇:各行业可借助 减碳实现产业升级 朱寿庆:绿色产业的需求端和 供应端需要结合 何懿伦:气候变化带来的 金融风险不可忽视 Kai Keller:制造业绿色转型 面临金融挑战 圆桌对话 朱韵:投行提供的ESG咨询服务具体的角色和功能是什么?怎么样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抓住这些新的机遇? 凃乔彦:我们成立了特别的ESG团队,就是希望能够辅助我们的企业客户、金融机构客户,确保它们在ESG转型道路上,能够把公司的战略发展及资本规划进行一个有效的结合。这样客户们跟资本市场有交流、有互动、有交易的时候,才能相辅相成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其中也包含一些更针对性的新型资本工具,比如说这两年开始比较普及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我们会协助客户去探索一个合适的定价。
当然在新的ESG领域下,一些新的项目投资机会的回报属性也可能和很多投资者过去熟悉的有所不同。对于追求ESG的投资者,我们的ESG相关的AUM( Asset Under Management,资产管理规模)也很多,这几年也增长很快。我们也通过投资银行的角色去协助进行价格探索,以促进资本未来有效的配置,并驱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达成。 朱韵:在商业银行绿色转型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趋势? 朱寿庆:去年中国也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的会议,所以生态多样性、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也是每一家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任务。在这个大的环境之下,一家金融机构必然是要应对这些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对自己的战略、文化、人力资源做出调整。
绿色转型既是合规的要求,又是商业机会。之所以有这种监管,就是要把风险消灭在出现之前。防范了风险本身就是机会。刚才丁博士还有其他几位专家也谈到了搁浅资本的问题,如果金融支持高排放的项目,可能就会面临搁浅资本,就会带来坏账。而金融行业跟制造业很不同的一点是,它的风险传播是非常快的,一旦一家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传播到其他金融机构,一个国家出了问题很可能会传播到其他国家,我们从1997年和2008年两场金融危机中能观察到这些规律。所以监管的目的就是防范这些风险。
现在在气候变化这个领域,对于不论是新能源还是刚才我提到的那几个难以减排的行业,最重要的是一家金融机构必须要根据这些不同项目的特点,设计出适合这种项目的金融工具。 朱韵:位于苏州的减碳绿色金融实验室如何设计?对纺织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丁宇:这是一个跟德国的国际机构合作的方案,希望帮助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在苏州的盛泽地区,化纤纺织行业规模达1600亿,纺织材料出口未来将会面临碳关税、绿色认证等挑战,亟需绿色转型。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对纺织行业的全流程进行排放检测,并建立可核查模型,并邀请德国的能耗专家、产业专家对生产升级进行评估:更换设备升级工艺可降低多少能耗?需要花费多少成本?会带来多少回报?需要多长的更新周期?再根据评估选择对应的升级模式。在这个实验室中,我们将金融作为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辅助工具,金融从“台前”转向“幕后”,这其实也是一个机会。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