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会客厅 | 我们是“橡皮”,擦除残障人与普通人的“边界” 二维码
43
发表时间:2022-03-14 23:42 假如给你三天“黑暗”, 你要如何绕开四处磕碰的桌角? 你要如何走过弯曲而不平整的道路? 你要如何躲避马路上飞驰的车辆? …… 假如给你三天“无声”, 你要如何不错过每一个重要的电话通知? 你要如何在听不到喇叭与提醒的情况下出门买东西? 你要如何在与人交流时及时做出反应? …… ![]() 图源网络:常常被占用的盲道 目前,中国已有约1700万人陷入黑暗,约2780万人陷入无声, ta们经常因为残障而被他人“看到”,周围的人群自动隔开一道边界,因为ta们和大家“不太一样”; ta们也因为残障而被他人“忽视”,巨大的边界让人看不清也听不清ta们的内心,ta们逐渐变成了行走在城市边缘的“隐形人”。 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看到了身上肩负的使命, ta们坚信自己能为社会中的“无障碍”做出更多的贡献,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 ta们走到了大众面前,要擦除这道世俗的边界,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做到更多特别的事。” 本次社企会客厅,我们邀请到了音书科技的创始人石城川先生和逐光之声的创始人马寅青女士。作为曾经在城市边缘的“隐形人”,他们经历了残障人群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所经历的各种困境,深刻意识到自身改变残障人群现状的使命并毅然创业,一直在发展“无障碍”的道路上坚定向前。 石城川 音书科技创始人 ![]() “不管是曾经,还是如今和未来,我们想做的事情以及目的都是一样的——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沟通,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 ![]() 马寅青 逐光之声创始人 ![]() “许多捐助都只是解决短期问题且存在不确定风险,所以只有让视障人群有一技之长,才能可持续地让他们过得更好、更有尊严。” ![]() #1“聋”与“盲”,隔离了我们的世界听不见,就努力去“看” “对听障人士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沟通障碍,这一问题会导致我们融入社会很困难。” 在采访中,石城川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当初创立音书科技的一些想法与经历。“我11岁的时候因为生病导致听力障碍,我双耳的听力都是120分贝。”石城川解释说,120分贝指的是听力损失120dBHL(dBHL:Decibel Hearing Level,听力损失程度*)。一般情况下,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dBHL,这已经达到了听力残疾一级的程度。这个级别中的听障人士,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也可能存在严重障碍。 ![]() 倔强的他不仅没有“留级”,还拒绝进入聋哑学校就读,坚持和普通孩子一起上课。听不见课,就努力去“看”。他通过看老师口型、板书、复习笔记,加上自身的天赋与惊人的努力,最终以高于一本线41分的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并且还成功获得了学校“自强不息之星”称号与“中国大学生十大感动人物”提名。 ![]() 石城川 “我还一直很想为我们这样的听障人群做点事情,”面前的石城川带着淡淡的笑容,“家人对我的处境感同身受, 也一直相信我能为听障群体做贡献,他们也特别支持。” 声音为步,可以追逐光明 1994年,马寅青出生于上海,因早产导致双目失明,声音成为她了解身边世界最主要的途径。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收音机,因为觉得这个是获取信息很重要的方式。那个时候经常听动感101,因为能听音乐,广播剧最早是听刑警803,后来到小学住校,晚上就躲在被子里面听‘张震老师讲故事’。” 马寅青说到自己如何“爱上声音”的时候总是滔滔不绝,“从小我就对声音这一表现形式有很大兴趣,在盲校时我参加了话剧社,后来跟着朋友一起玩配音,也尝试做过兼职主播,这些都为我进入这个领域打下基础。” ![]() 马寅青 “父母总认为女孩子,视力又有障碍,进医院当推拿师才是最稳定、最好的选择。但是我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 马寅青在大学里第一次接触了有声读物,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第一次配音的广播剧,这无意间点燃了她新的热爱,“我当时配音的角色是个小女孩,虽然内容不多,收入也只有几十块钱,但至少我知道了这个是可以获得收入的。对于视障人士,我们的选择其实很少很少。人们一想到视障人群,就是推拿和按摩,可我不想做这些,我的梦想要用声音才能实现的。”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马寅青更加确定自己对有声书的热爱,“我心里很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让我学不喜欢的东西,我是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学的。但是对于广播剧录音,我一直在坚持,因为我确定它是我很喜欢的东西。” #2把喜欢的事情做成职业很幸福社创号 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业初心吗? 石城川 根据中残联的统计,我国的听障人士群体约有7200万人,其中达到听力残疾级别的有2780万人,而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却因为产品价格较高和自身局限渗透率极低,听障设施处于一片空白。 听障人士常常需要无声地面对难以接受优质教育、失业、经济负担、没有同伴等问题。直到2012年,我注意到谷歌公司发布一款智能眼镜,让我萌生了一个特别的想法。如果能将说的话变成文字,听障人士就能够更顺畅地与普通人交流了。于是我辞掉工作,创办了音书科技。 ![]() 石城川在展示音书科技APP 专门面向听障群体做智能眼镜产品,从单纯商业角度而言可能不算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项目,但确实是一个很有社会价值的想法。 马寅青 目前,全国大约有1700万+的视障者,96%职业只能是盲人推拿,似乎盲人推拿就是盲人就业的唯一选择。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成职业很幸福。于是在2018年,我去了一家制作有声类内容的公司面试。当时我很有信心,但却因为视力不好,被拒绝了。 如果别人不给你机会,那我们为何不能自己创造机会?配音这一爱好我坚持了很多年,大学期间也在不断尝试,除了掌握同样的技能,在制作音频时,我们视障者具备一些独特优势,例如对声音的敏感度异于常人,且遇到套路和程式化的制作环节时能真正静下心来,更细致地完成后期工作。 ![]() 马寅青正在完成配音工作 创业之初一切都要从零起步,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