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马蔚华:美国影响力投资的“头头”都来自于华尔街

 二维码 72
发表时间:2018-07-17 17:03

2018年6月5日,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当值主席马蔚华、秘书长白虹受邀参加亚洲公益创投网络年会。年会上,马蔚华发表了主旨演讲,指出战略慈善和公益金融转型,是中国公益慈善发展“弯道超车”的前途所在,影响力投资作为公益金融最重要的形式,我们需要做四件事推动影响力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8P1.jpg

马蔚华与亚洲公益创投网络(AVPN)主席道格·米勒合影


(以下根据马蔚华的发言整理而成)


01


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要“弯道超车”

我来自于国际公益学院,15年在北京成立,这个学院的投资人有桥水的瑞·达利欧,还有比尔盖茨,还有中国的牛根生、何巧女等三位慈善家。学院成立的宗旨是为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培养人才,主要是培养榜样的慈善家和中国公益基金会的高层管理(人员),而且还通过网校对公众进行公益和慈善的教育。

它成立的背景还在于中国公益事业在最近10年的时间发展得很快,07年中国只有1245个基金会,到18年5月,基金会已经达到了6546家。也就是说这十年翻了六倍,与此同时,社会捐赠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升。我这里有16年底的数(据),那个时候我们接收捐赠的物和钱达到1392亿元,创造了历史的新高,捐赠占全国GDP的0.19%,同比增长了25.65%,人均的捐赠是100块左右,这个比上年也增长了23%。到去年年底,这个数又有比较大的提升。

然而我们和世界,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美国的社会捐赠占GDP的比例是2.1%,英国是0.52%等,不一而论。我们不到0.2%,这个差距还是巨大的,这说明我们的公益事业尽管这10年发展得很快,公益的概念、慈善的观点也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但是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还是任重道远。

尤其是我们现在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特别是全世界的公益发展得很快,而且最重大的趋势是转型,从传统的公益向现代的公益转型,从现代的公益向战略的慈善和金融的公益转型,这个转型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也应该是中国公益慈善发展的前途所在。中国有句话叫“弯道超车”,这也是中国公益发展到未来的希望所在。

我们对2011年到2016年中国捐赠百杰榜上,这100个捐赠超过1亿元的123位慈善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这个正在从传统的慈善向战略慈善转移,这个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02


战略慈善和公益金融转型

是中国公益慈善发展的前途所在

什么是“战略慈善”,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概念——选择最佳的受众者,然后向其他捐赠者释放信号,这个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捐助,改善受众组织的绩效,“我捐赠的效益越来越好”,这样推动知识和实践的不断更新。这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四个原则。

和传统的慈善相比,“战略慈善”更强调慈善的效益和社会的影响力,这就是“影响力投资”的概念,它注重长期性和互利性,可持续、多赢。第二它能体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功能。公益学院对这个做过研究,战略性、专业性、创新性、多赢性、长远性和引领性这六个维度来评价“战略慈善”的性质,“战略慈善”就这6个维度。

“多赢性”是“战略慈善”的最主要的观点,这也是中国公益慈善转型中最重要的关注点。

什么意思呢?不是所有的支出都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只有企业的支出,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者都有的时候,这个企业的慈善行为才能和股东的意愿、利益一致。只有当企业的慈善行为同时也为企业的竞争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时候,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它的经济目标才能兼容。

这也是迈克尔·波特对“战略慈善”的定义所在——双赢。


名词小卡片: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哈佛商学院的终身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是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其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被称为竞争三部曲。


03


影响力投资是公益金融最重要的形式


影响力投资,是介于传统的慈善捐赠和单纯的财务回报之间的,兼顾财务收益和社会效益,它是以创造可测量的社会影响力为主要目的,而且兼顾财务增值潜力的投资,我觉得这是公益金融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战略慈善”的一种共赢性的重要形式。

什么是“公益金融”?就是把商业模式引进公益组织。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用现代管理企业管理的方法管理公益组织,用市场的原则来配置公益资源,用金融的手段来实现公益的目的,这就是“公益金融”。当然影响力投资也包括公益创投、慈善信托,也包括社会企业,包括普惠金融等等,影响力投资应该是公益金融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


影响力投资在中国又称为“社会价值投资”,是指以义利并举为诉求的资本投向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的机构或项目,其产品形式广泛包括投资、债券、贷款、信托等。近年来,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华发展迅猛。一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影响力投资体量最大的国家;另一方面,蚂蚁金服等投资中和农信也成为全球影响力投资的经典范例。


去年9月份,在洛克菲勒和福特基金会的帮助下,我在美国考察了34个影响力投资的企业,回来以后,深圳市政府要我给NGO的组织讲一堂课,应该是300人,结果参加会议的超过1500人,还在全国开了很多分会场,由此可见,这个陌生的概念还是有非常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去年的12月3日,我们在深圳第一次召开了在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投资峰会,这个会议的当天,有70多个国内外知名的机构,大多数是金融机构,发布了一个《香蜜湖共识》,也就是社会影响力投资的共识。


04


为什么影响力投资受到高度关注?

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影响力投资是非常受到关注的。为什么?从中国的角度看有三点:

第一点,影响力投资也好,公益金融也好,它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

回顾公益的历史,我们走过了16世纪古典的慈善发展阶段,也走过了17世纪、19世纪传统的慈善发展阶段,我们也走过了20世纪现代的慈善发展阶段,到现在21世纪,我觉得现在叫“新公益时代”。

为什么叫“新公益时代”?回顾最近这20年,全球的经济高速增长,财富急剧地增加。我经常举苹果的例子,20年,达到8000亿美元的数据,富可敌国。腾讯,12年翻了656倍,5000亿美元的数据。全球财富急剧地增长,但是同时急剧地积聚在少数人手里。经济发展了,但是有很多的隐患,相对贫困化,生态的破坏,这样使可持续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忧。

在这个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什么,是科技革命,是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全球化,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用这个思路来创造公益的财富。

我们每年(的捐赠)只能解决1.4万亿。还有巨大的缺口。捐赠的钱只能堵缺口,而影响力投资从根本上来减少这个缺口,比较理想的说,如果每个企业、每个投资都能注重财务回报和经济效益的话,这个缺口自然就会减小,这个事儿还很漫长,但它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第二点,人心向善、商业向善、金融向善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我在美国研究的多米尼400指数,过去十年,它一直跑赢标普500。多米尼400它是按照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力又好,影响力投资这样一个的标准选的这样的400只股票,反映了资本市场这样的向善的倾向。


马蔚华:“在中国,我们的社投盟也在尝试搞一个多米尼指数这样的股票,我们把它叫‘义利99指数’,选这99支股票也是按照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这些,它的结果是这99支股票跑赢深沪指数,说明在社会、资本领域大家还是非常赞成影响力投资的概念。”


马蔚华在金融时报“投向美好亚洲”论坛的发言


原来我们以为千禧一代可能会只顾自己,但是在我们实际了解他们之后,(发现)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在以后的40年,我们就面临历史上空前的财富代际转移,可能有43万亿美元的财富要转移到下一代。千禧一代有这样的表现让我们非常欣慰。

我们还看到,在美国,尽管现在影响力投资大家很看好,但他们的工资标准、收入水平与华尔街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几乎看到所有的影响力投资的“头头”都来自于华尔街,他们觉得尽管收入比他们(华尔街)少,但是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所以商业向善、人心向善,这是一种趋势。过去若干次金融危机,特别是最近的这次危机,他们(华尔街)觉得形象不好,要恢复好的形象,就要向善。

第三点,影响力投资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趋势。

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高速增长,但是也同时出现了一些成长中的烦恼。所以中共十九大提出,我们的经济发展要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有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一个思想基础。影响力投资是非常符合这五大理念的。

第一,创新。我觉得影响力投资是公益慈善领域的一个最大的创新,因为从传统的公益到公益金融和影响力投资,我们改变了很多的理念和做法,解决社会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一切社会问题只有把它变成有利可图的机会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彻底解决。所以影响力投资的创新能解决我们很多遗留的社会问题。

第二,协调。从06年开始,在亚洲,印度、新加坡、日本、韩国,包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对公益金融和影响力投资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亚洲公益创投的网络也覆盖了28个国家和地区,487个机构,还在增长,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迹象。投资和战略慈善一样,它是让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具备,这是一个最大的协调。

第三,绿色。绿色发展,保护环境,建立好的生态,这也是影响力投资的应有之意。

第四,开放。影响力投资是一个国际的概念,中国既欢迎国际的影响力投资进入中国,中国的影响力资本也能走向世界,这是开放。

第五,共享。共享很简单,我们搞影响力投资、公益、慈善,最终的结果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我们特别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改善金字塔底层的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举个例子,在中国有个中和农信,它是一个普惠金融(的案例),它也是很多影响力投资关注投入的一个社会企业。他们向农村低收入群众提供不需要抵押不需要担保的小额贷款,到2016年,他们已经覆盖全国18个省,235个县,大部分是贫困县,贷款的余额达到43.6亿人民币,客户超过36万人,为这些贫困地区的人脱贫解困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也体现了影响力投资的目的是共享的,是让这个社会更美好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中国影响力投资的标准,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有很多影响力投资的企业,刚刚说的中和农信、青云创投、蚂蚁金融、禹宏投资等等。

禹宏投资投了浙江绿康养老院,这个养老院是专门给中低收入、失聋、半失聋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专业医养的机构,在他们没有投资前的10余年,(这家养老院)只有800张床位,影响力投资投入3年后,它已经翻了10倍,现在已经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影响力投资发挥了政府不能起到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更加协调,更加平衡,高质量增长。在中国,影响力投资是战略慈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8P2.jpg

马蔚华和全球影响力投资指导委员会(GSG)市场拓展总监克里斯提娜合影



05


推动影响力投资要做四件事

在中国,推动影响力投资要做四件事:


第一,要持续不断地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影响力投资的理念,让更多的人接受。


第二,是要建立中国的影响力投资的评估标准,要有结合中国实际的标准。


第三,要不断地培育影响力投资的实体,我们也正在筹建一个影响力投资的实体,要有很多的资金都能够转向影响力投资。


第四,要建立一个影响力投资的生态体系,也包括亚洲公益创投网络,希望跟我们合作,我们也希望得到政策、法律的支持和政府的支持。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中国的影响力投资的潜力也非常大。我们今年9月还要在深圳举办影响力投资的峰会,我们希望各位朋友来深圳和我们一起讨论、推动影响力投资,我们有信心让金融、让资本成为向善的力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