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专访之葛勇 | 共闯加速营特辑 二维码
291
发表时间:2021-03-07 10:39来源:社投盟 共闯加速营,以培育具有可持续基因的新经济独角兽为使命,希望通过科技产品打磨+混合融资对接+影响力资产整合,支持早期创业者专业化、规模化、 可持续地破解社会环境问题, 孵化长期价值。加速营将寻找创新的科技解决方案,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助力创新企业突破传统商业投资边界,带来多样成长和融资选择,依托全球网络打造共闯体系,助推项目从1到10快速成长。 这期访谈对象是国内专注早期绿色创业孵化与投资的绿色创业汇和绿叶投资的创始人葛勇,同时也是我们共闯加速营的赋能导师之一。 葛勇 绿色创业汇发起人,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 “绿色创业汇”是国内首个绿色创新创业扶持平台,用“辅导加速”+“影响力投资”的模式,帮助早期环保创业者摆脱生存困境,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可持续地成长,在取得商业成就的同时,作出环境与社会贡献,实现“义利并重”。 01 绿色创业,陪伴成长 Viky:2013年绿色创业汇成立至今,请问您对国内绿色行业领域发展的看法有没有发生改变?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葛勇:一些根本性的判断没有变化,同时我看到了一些我们所期望的好趋势,根本性的判断还是这些绿色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蕴含变革的力量和潜力。 我们始终坚信这个判断并基于这个信念,这十几年始终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健康成长。健康是指在成长的过程中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因带进来。只有他们更健康的成长起来,整个绿色产业才有可能升级和更加健康,我们整个国家的环境和秩序发展才会更好。 我们从2013年开始做绿色创业汇,这几年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绿色创业大潮流,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对绿色产业的定义不再是传统环保,而是有很多做基础技术的先行者,比如AI、大数据、互联网,他们逐渐跟传统的环保产业、农业产业、制造业结合,把绿色和先进的技术融合起来,诞生出来一个新的创业项目,这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好趋势。 Viky: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新越来越多,您对有意从事绿色领域的社会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葛勇:我们建议初创期阶段的创业者往深去扎,无论是否身处传统领域,只要想做的事情跟传统领域相关,真的想去改变、颠覆和创新,第一步一定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深入理解。行业痛点和行业问题不是想象出来的,不是简单一眼看出来的,而是基于在这个行业的摸爬滚打、深入调研,甚至在有真正的切肤之痛之后,把行业的问题提炼出来,再结合手头的技术和模式,针对这个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Viky:您认为像绿叶投资这类比较有耐心的资本,怎样为社创企业带来最实际的价值?
葛勇:实际的价值要从企业本身的实际需求出发。每个企业的阶段不同、行业不同、核心能力不同,所以可能需求点不同。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普遍化的事情,我们会更注重赋能式投资,陪伴式成长就是赋能式投资。除了投资这笔钱,投前和投后我们都会跟创业者定期交流,包括业务模式、产品开发和市场细分等。 我们会提供一些观察角度和建议,赋能的过程是无处不在的。当企业过了最初的产品定型期到了后期,我们会帮企业去做一些资源的对接。 陪伴式的成长可能听上去更虚?我们会让创业者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无论什么时候遇到困难,背后都有我们这样一个合作伙伴,创业者可以随时找我们一起商量克服困难。我们特别看重陪伴式成长这个概念,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我们一年会定期见一见,体现在这些具体活动,这是我们特别强调的。 第一点,我们的信任感在前期过程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本身是孵化加投资的模式,所以正常的情况下,在投资之前,我们已经跟创业者一起经历了孵化的阶段,他已经感受到我们对他的支持,他对我们的判断和对其他投资人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有潜力的企业,有潜力不只是指它经济上有潜力,而是同时它有很好的环境潜力、社会潜力。看到这样的企业我们愿意去帮助他,这个帮助跟后面能不能去投资他是完全分开的。即便是我没有任何投资它的可能,我也愿意付出支持,所以我们能够和创业者建立信任感。 第二点是理念问题,我们更愿意把自己比作植树者,创业者像小树苗,在它成长为大树之前,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挡风沙的设施。这些东西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它,在它真的长成大树之后,它会去到最被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就跟它分开了。 Viky:您对即将从事影响力投资或者可持续发展投资的新人有什么建议?
葛勇:影响力投资这两年在国内越来越热。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确实有一些人有资源和能力来做这些事情,这是令人兴奋的大趋势。我们希望看到这个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影响力投资人加入,只有不断的有新人进来,生态系统才能渐渐形成。 我们希望新人在进入这个过程中,能够稍微冷静下来,专心深扎到某个具体行业,既保持热情,又足够冷静,同时提升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很炫然后扎进来,但做事情并不专业。 影响力投资,我更愿意把它界定在比较早期的阶段,早期阶段投资的风险本身就非常大、成功率不高,如果欠缺专业的精神和行业的积累直接扎进来,很容易失败。所以这是我对他们的一点建议:保持热情,但同时加强专业和行业积累。 02 共闯加速营之心得体会 ![]() 第三,加速营信息量超大,导师的背景也各不相同,非常豪华。当然了,阵容豪华是一回事,老师的用心程度是另外一回事。这些老师无论是讲解、回答问题、提问,还是下课跟学生交流,都非常用心。不是说我来走个场,讲一讲就完了,而很用心的去跟大家去做分享分析,这个也是很不一样的。 至于创业能否成功,后面拼的可能是能力、行业积累,也可能是其他方面。但参与这件事情本身不分年龄段和行业背景。以前可能有一些观念会说,做社企的人是不是都从NGO转过来的,或者说不太脚踏实地,只是有理想的人去做。但我们现在看到,只要认可这个概念,任何人都可以做。 |